——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面提升心臟病診治水平紀實
新聞中心首頁
張建卿(左)與寧玉林(右)在為患者做手術。
記者 王夢夢 攝
心臟是人體的“核心硬件”,舒張與收縮之間將血液運輸到全身,提供重要的營養物質和氧供。心臟一旦受損,往往性命攸關。在焦作老百姓的身邊,有這么一支“硬核天團”,他們以患者為中心,對心臟疾病進行聯合攻關,讓患者不用出市就可享受專業優質的診療服務。如今,他們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守護患者的健康。
爭分奪秒
打通救心“高速路”
在心臟病領域,主動脈夾層來勢兇猛,病情發展快,死亡風險高,尤其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難度極高,被稱作心臟手術的“珠峰”。
日前,一位來自武陟縣的31歲患者,就因主動脈夾層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博弈。
11月11日凌晨,這位患者突然發生胸背部劇烈撕裂樣疼痛,被家人緊急送到當地醫院就診,經診斷醫生懷疑為主動脈夾層。按照當時的防疫政策,患者所處區域到醫院就診,需要先進行3天隔離。不過,患者病情危急(主動脈夾層隨時可能破裂,造成大出血,失去救治機會),不允許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胸外二區主任寧玉林接到電話后當機立斷:緊急啟動綠色通道,派120救護車前去接診病人。1個小時后,患者平安轉運到該院。經主動脈CTA檢查,患者被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是臨床上非常兇險的危急癥之一,來勢兇猛、毫無征兆,患者往往處境危險,命懸一線,因此被稱為‘血管上的定時炸彈’。除因破裂導致猝死之外,還易累及心臟、大腦以及全身各個臟器最終導致死亡。據數據統計,如不能接受及時的外科手術,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超過50%,兩周內死亡率高達90%!睂幱窳终f,這種兇險萬分的病,不會“欺老怕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在它的狩獵范圍內。一旦此病來襲,患者必須在第一時間被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醫生迅速正確判斷病情并施救,方有希望挽救生命。
隨即,一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戰斗在該院正式打響。減流量、阻斷、灌注……破裂的主動脈被打開,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患者夾層撕裂得很厲害,已經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寧玉林考慮到患者只有31歲,以后的人生路還很漫長,為了讓他以后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果斷選擇心臟外科難度較大的手術方式——“改良David手術+升主動脈置換+主動脈全弓置換+象鼻支架植入術”,來修補患者的主動脈竇部,再換血管,這種手術患者在術后無須終身抗凝,但對外科醫生的技術及體能都是極大考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經過將近10個小時的奮戰后,手術順利完成,患者的生命被成功挽救。
隨著治療心臟疾病的尖端技術被不斷攻克,該院對急危重癥心臟病患者救治的整體實力和綜合水平都得到長足發展。
筑巢引鳳
激活“人才引擎”新動能
前不久,該院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重癥心臟病患者從省級醫院向該院轉診治療。當該院救護車將患者轉運過來時,不少醫護人員議論紛紛。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對于急危重癥心臟疾病患者,一般都是從市級醫院向省級醫院轉診治療。
其實,這一切離不開該院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該院開展的胸腔鏡輔助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卵圓孔未閉封堵術等心臟病診治水平在全市位居前列。
作為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牽頭人,張建卿曾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外科工作并長期任科主任(15年),法國CAEN血管外科博士,碩士生導師。2021年11月,張建卿教授受省委組織部人才處委派,到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掛職副院長。
張建卿坦言,之所以愿意到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是因為該院心臟病診療技術實力雄厚,且院領導求賢若渴,希望自己可以助力醫院心臟病診療技術更上一層樓。
長期以來,心臟醫學一直有心內科和心外科之分,心內科主要是做介入、放支架,心外科主要是做手術,如心臟搭橋手術,患者往往因選擇在哪個科室治療而不知所措。由于很多信息不暢通,可能會讓患者作了重復檢查,有些甚至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重要的是,治療方案往往未經二次評估,也很少主動納入其他相關科室醫生的意見。為此,該院成立了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可以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給患者尋找最佳治療方案。目前,該院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已為25名心臟病患者制訂了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站位高遠
把心血管事業推向新高度
去年12月,市人社部門通過張建卿將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引進焦作,與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中心?茖嵭薪Y對幫扶、學科共建。
此前,為做強做大心臟疾病診療,該院曾先后與阜外、安貞等國內一流的心血管病醫院合作。
在該院黨委書記楊永國看來,與知名醫院合作,可以一舉兩得:一是讓國內頂尖醫療機構一對一地幫扶醫院提升心臟疾病診治整體技術水平;二是讓我市的心臟病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內頂尖的醫療服務,讓他們少花錢就能找到北京的名醫看病,有效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而建成一家輻射豫北地區的心臟中心,則是該院的遠景目標。多年來,該院一直潛心修內功,為心臟中心的創建積蓄實力。
為實現急危重癥心臟疾病患者快速、規范救治,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2019年,該院成立了以院長于擁軍為主任的胸痛中心委員會,舉全院之力打造包括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心功能科、超聲科、醫學影像科等多學科協作的胸痛中心,并在全院形成上下聯動、通力配合、全院參與的良好創建局面。
胸痛中心是國內特別規范、非常嚴格、很難通過認證的一個國際級中心,僅認證標準就有200多條,是一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而且,胸痛中心建設涉及面廣,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密切合作,共同參與的大工程,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單純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并非值得投入。
該院領導一致認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發病人群廣泛,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對社會大眾健康危害極為嚴重。作為公立醫院,應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星光不負趕路人。2021年4月13日,2020年度第三批次中國胸痛中心認證結果公布,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標準版)認證,這標志著該院對急性胸痛患者的綜合救治能力達到國家級水平。
此后,該院再接再厲,先后通過了房顫中心、心衰中心等國家級項目認證,集齊三大“國字號”。該院發揮三甲醫院的管理和技術優勢,讓不同的心臟疾病乘上救治專列,獲得最佳診治方案。
不僅如此,在河南省公布的三級胸痛、卒中、創傷中心建設達標單位名單中,該院成為焦作市唯一一家三級醫院胸痛中心、三級醫院卒中中心、三級醫院創傷中心全部建設達標的三級甲等醫院。
從前期的人員整合到后期的硬件集中,我們將很快看到,一個現代化國內一流的大型心臟病診療中心正向我們徐徐走來,為焦作乃至豫北地區的患者帶來“心”希望。
(記者 朱傳勝)
總值班:申金星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陳 琦 |
編 輯:劉 佳 |
!Γ簞ⅰ∮隆⊥跻哉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張建卿(左)與寧玉林(右)在為患者做手術。
記者 王夢夢 攝
心臟是人體的“核心硬件”,舒張與收縮之間將血液運輸到全身,提供重要的營養物質和氧供。心臟一旦受損,往往性命攸關。在焦作老百姓的身邊,有這么一支“硬核天團”,他們以患者為中心,對心臟疾病進行聯合攻關,讓患者不用出市就可享受專業優質的診療服務。如今,他們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守護患者的健康。
爭分奪秒
打通救心“高速路”
在心臟病領域,主動脈夾層來勢兇猛,病情發展快,死亡風險高,尤其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難度極高,被稱作心臟手術的“珠峰”。
日前,一位來自武陟縣的31歲患者,就因主動脈夾層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博弈。
11月11日凌晨,這位患者突然發生胸背部劇烈撕裂樣疼痛,被家人緊急送到當地醫院就診,經診斷醫生懷疑為主動脈夾層。按照當時的防疫政策,患者所處區域到醫院就診,需要先進行3天隔離。不過,患者病情危急(主動脈夾層隨時可能破裂,造成大出血,失去救治機會),不允許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胸外二區主任寧玉林接到電話后當機立斷:緊急啟動綠色通道,派120救護車前去接診病人。1個小時后,患者平安轉運到該院。經主動脈CTA檢查,患者被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是臨床上非常兇險的危急癥之一,來勢兇猛、毫無征兆,患者往往處境危險,命懸一線,因此被稱為‘血管上的定時炸彈’。除因破裂導致猝死之外,還易累及心臟、大腦以及全身各個臟器最終導致死亡。據數據統計,如不能接受及時的外科手術,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超過50%,兩周內死亡率高達90%!睂幱窳终f,這種兇險萬分的病,不會“欺老怕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在它的狩獵范圍內。一旦此病來襲,患者必須在第一時間被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醫生迅速正確判斷病情并施救,方有希望挽救生命。
隨即,一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戰斗在該院正式打響。減流量、阻斷、灌注……破裂的主動脈被打開,情況比預想的還要嚴重,患者夾層撕裂得很厲害,已經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寧玉林考慮到患者只有31歲,以后的人生路還很漫長,為了讓他以后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果斷選擇心臟外科難度較大的手術方式——“改良David手術+升主動脈置換+主動脈全弓置換+象鼻支架植入術”,來修補患者的主動脈竇部,再換血管,這種手術患者在術后無須終身抗凝,但對外科醫生的技術及體能都是極大考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經過將近10個小時的奮戰后,手術順利完成,患者的生命被成功挽救。
隨著治療心臟疾病的尖端技術被不斷攻克,該院對急危重癥心臟病患者救治的整體實力和綜合水平都得到長足發展。
筑巢引鳳
激活“人才引擎”新動能
前不久,該院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位重癥心臟病患者從省級醫院向該院轉診治療。當該院救護車將患者轉運過來時,不少醫護人員議論紛紛。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對于急危重癥心臟疾病患者,一般都是從市級醫院向省級醫院轉診治療。
其實,這一切離不開該院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該院開展的胸腔鏡輔助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卵圓孔未閉封堵術等心臟病診治水平在全市位居前列。
作為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牽頭人,張建卿曾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胸科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外科工作并長期任科主任(15年),法國CAEN血管外科博士,碩士生導師。2021年11月,張建卿教授受省委組織部人才處委派,到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掛職副院長。
張建卿坦言,之所以愿意到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是因為該院心臟病診療技術實力雄厚,且院領導求賢若渴,希望自己可以助力醫院心臟病診療技術更上一層樓。
長期以來,心臟醫學一直有心內科和心外科之分,心內科主要是做介入、放支架,心外科主要是做手術,如心臟搭橋手術,患者往往因選擇在哪個科室治療而不知所措。由于很多信息不暢通,可能會讓患者作了重復檢查,有些甚至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重要的是,治療方案往往未經二次評估,也很少主動納入其他相關科室醫生的意見。為此,該院成立了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可以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給患者尋找最佳治療方案。目前,該院心臟多學科診療團隊已為25名心臟病患者制訂了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站位高遠
把心血管事業推向新高度
去年12月,市人社部門通過張建卿將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引進焦作,與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中心?茖嵭薪Y對幫扶、學科共建。
此前,為做強做大心臟疾病診療,該院曾先后與阜外、安貞等國內一流的心血管病醫院合作。
在該院黨委書記楊永國看來,與知名醫院合作,可以一舉兩得:一是讓國內頂尖醫療機構一對一地幫扶醫院提升心臟疾病診治整體技術水平;二是讓我市的心臟病患者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國內頂尖的醫療服務,讓他們少花錢就能找到北京的名醫看病,有效緩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而建成一家輻射豫北地區的心臟中心,則是該院的遠景目標。多年來,該院一直潛心修內功,為心臟中心的創建積蓄實力。
為實現急危重癥心臟疾病患者快速、規范救治,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2019年,該院成立了以院長于擁軍為主任的胸痛中心委員會,舉全院之力打造包括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呼吸和危重癥醫學科、心功能科、超聲科、醫學影像科等多學科協作的胸痛中心,并在全院形成上下聯動、通力配合、全院參與的良好創建局面。
胸痛中心是國內特別規范、非常嚴格、很難通過認證的一個國際級中心,僅認證標準就有200多條,是一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而且,胸痛中心建設涉及面廣,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密切合作,共同參與的大工程,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單純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并非值得投入。
該院領導一致認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發病人群廣泛,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對社會大眾健康危害極為嚴重。作為公立醫院,應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星光不負趕路人。2021年4月13日,2020年度第三批次中國胸痛中心認證結果公布,河南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標準版)認證,這標志著該院對急性胸痛患者的綜合救治能力達到國家級水平。
此后,該院再接再厲,先后通過了房顫中心、心衰中心等國家級項目認證,集齊三大“國字號”。該院發揮三甲醫院的管理和技術優勢,讓不同的心臟疾病乘上救治專列,獲得最佳診治方案。
不僅如此,在河南省公布的三級胸痛、卒中、創傷中心建設達標單位名單中,該院成為焦作市唯一一家三級醫院胸痛中心、三級醫院卒中中心、三級醫院創傷中心全部建設達標的三級甲等醫院。
從前期的人員整合到后期的硬件集中,我們將很快看到,一個現代化國內一流的大型心臟病診療中心正向我們徐徐走來,為焦作乃至豫北地區的患者帶來“心”希望。
(記者 朱傳勝)
總值班:申金星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陳 琦 |
編 輯:劉 佳 |
!Γ簞ⅰ∮隆⊥跻哉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